【行勝於言、薪火相傳】桃園武聖宮推動長期關懷,匯聚眾力共築「安居樂業」社區

【記者  周志杰/ 高雄報導】在高雄林園,有一份善心多年如一日,用「便當的溫度」持續溫暖在地弱勢。林園武聖宮慈善會自創立以來,不僅在農曆初一固定發放便當,更透過青少年關懷、急難救助與志工支持,構築起一張不喧嘩卻深刻的公益網,讓善意成為社區永不熄滅的燈火。

初一便當傳善念一份溫暖延續多年

初一傳愛不間斷善行日常化的力量;在許多家庭虔誠祈福的農曆初一上午,林園武聖宮慈善會的志工們總在廟前忙碌著。自創會以來,慈善會在創會長顏萬龍帶領下,堅持每月準時發放 500份愛心便當,提供給弱勢家庭、街友、獨居長者與生活陷困者。這份堅持,已成為林園社區獨有的溫暖景象。令人動容的是,慈善會從不讓任何一位前來的人失望而回。若排隊數量超過預計,顏創會長便會立刻親自前往自助餐店加購便當。他常說的一句話,是慈善會的行善核心:「慈善,不是做給人看,而是做給需要的人。」這樣的堅持,讓許多居民感受到:「在最需要的日子裡,會有人伸出一雙手。」不少長期領取便當的長者表示,慈善會不僅給的是飯菜,更是一份被記得、被關心的安定力量。

慈善會的活動不張揚、不宣傳,卻因為默默堅持而在地方累積深厚信任,也吸引更多年輕志工加入,一同讓愛心成為社區生活的一部分。

守護下一代用陪伴為孩子照亮前路

陪伴少年逐夢慈善成為翻轉力量;除了照顧弱勢族群,武聖宮慈善會長期關懷青少年的身心發展,尤其是林園金潭國小少棒隊。球隊多年為區內孩子提供穩定的運動訓練環境,而顏創會長深知孩子的成長需要精神支持,也需要最實際的鼓勵。

慈善會不定期帶著志工到棒球場替孩子加菜、煮營養餐、提供運動飲料與球隊用品,為辛苦練習的孩子們補充營養與信心。金潭國小教練說得動容:「他們給孩子的不只是菜餚,而是他們被看見、被鼓勵、被相信的力量。」不少家長也回饋,孩子開始懂得自律、懂得感恩、懂得努力。慈善會不只在物質上協助孩子,更透過穩定陪伴,讓孩子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未來。慈善會也表示,青少年是社區未來的重要基石,若能在關鍵時期給予支持,就能讓孩子遠離誘惑、專注課業與運動,透過努力翻轉生命道路。

支援志工、串連慈善建構「善的生態系」

善念互助循環打造溫暖公益生態;慈善會不僅是捐助者,更是「支持助人者」的後盾。多年來,武聖宮慈善會與 高雄慈善團體聯合總會、阿福食物銀行 等單位保持密切合作,積極參與全國急難救助與弱勢家庭食物支援。特別是在阿福食物銀行倉庫,夏季炎熱、空間悶熱,志工常在艱苦環境中整理食物物資。得知此情況後,顏創會長立即購買大型冷風扇送至現場,讓志工更舒適地服務弱勢家庭。他說:「幫助別人之前,要先幫助那些正在幫助別人的人。」

今年接任的理事長李子淇,也延續創會精神,推動志工年輕化、服務系統化,建立更完整的社區關懷網絡,使慈善會從定點式的物資服務,發展為長期、持續、精準的社區支持系統。慈善會強調,慈善不是一次性的善事,而是需要被維持、被組織、被傳承的力量。

讓善行在社區蔓延讓希望在心中生根

林園武聖宮慈善會在顏萬龍創會長與李子淇理事長的共同努力下,已成為林園社區中穩定、溫暖、值得信賴的公益力量。從便當到孩子,從志工到家庭,慈善會以行動落實「慈善不漏接,愛心不落空」的使命。

正如慈善會所說:「愛不只是一份便當;是一次鼓勵、一份尊重、一個被看見的機會。」在林園,這份愛已成為最深沉、最持續,也最能改變生命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