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鄉建盛會,紮根耕讀李家
【記者陳法水/專題報導】第七屆「跨越海峽來鄉建」活動,11月初于福建泰寧「耕讀李家」拉開帷幕。本屆聚焦「農文旅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」,彙聚兩岸專家學者、企業代表逾40人,透過實地走訪、沙龍對話與案例展示,將臺灣社區營造經驗與泰寧在地生態文化深度融合,共謀兩岸鄉建鄉創的永續新機。
中央地方齊聚力,傳統村落迎新生
活動期間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一級巡視員董紅梅親率團隊,深入際溪村考察傳統村落保護與產業發展,並對閩台鄉建鄉創合作提出關鍵指導。在福建省住建廳副廳長李智勇及地方領導陪同下,展現中央與地方對鄉村振興與兩岸合作的高度重視。
ESG融入鄉建,打造心靈原鄉
本次活動一大亮點,是將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理念系統性導入鄉村實踐。泰甯縣杉城鎮鎮長朱安緯於開幕致辭中強調,泰寧具備生態與文化雙重優勢,期待借鏡兩岸經驗,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。
而上趣開新創辦人宓雄則指出,團隊深耕福建十一年,以「陪護式鄉建」獲肯定,未來將超越傳統鄉建框架,打造「心靈原鄉」整體生態,結合數智科技與農文旅載體,釋放鄉村新質生產力。
簽約啟動新階段,共築永續未來
活動中,中國社科鄉村振興(福建)研究院與泰寧縣耕讀文化研究會簽署合作意向書,標誌雙方將在鄉村全面振興、ESG實踐與閩台融合三大面向深化合作,為政策落地與永續發展注入實質動能。
沙龍對話:永續鄉村,兩岸共鳴
在「兩岸專家對話沙龍」中,各方專家聚焦「永續鄉村與農文旅融合」:
-
臺灣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何毅夫:分享臺灣ESG具體實踐,為大陸鄉村提供參照。
-
數智兩岸科創中心邱志榮:強調民宿業者應貫徹環保、效率與多元營利,落實全週期永續運營。
-
臺灣社區重建協會常務監事許文忠:呼籲創新應突破框架,以創新為主、標準為輔,促進兩岸共進。
-
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杜永盛:剖析臺灣農文旅發展模式。
-
北京觀度文旅楊明睿:分享「ANNAPANA安納班納」項目,以「大健康+康養+ESG+文旅」模式推動區域運營。
-
杉城鎮代表鄒家華:見證際溪村從沉寂鄉村蛻變為文旅地目標十年歷程。
沙龍主持人陳大引教授總結指出,「跨越海峽來鄉建」已從單次座談發展為跨域實踐社群,未來將致力推動理念轉化為具體在地專案。
鄉村魅力多元呈現,文化與舌尖共舞
除了深度對話,活動亦安排多項沉浸式體驗:嘉賓走訪大金湖沿線、李家岩、鐵皮石斛園、安納班納與途中家舍,並參與古城夜遊;非遺專案魚子燈、儺舞的動態展演,以及泉州師範學院的南音、民族舞演出,展現傳統與現代的藝術交融。
而地道「豆腐宴」「有機魚」等泰寧特色美食,更讓與會者在舌尖上感受「好山好水」的誠意款待。
從理念到實踐,兩岸鄉建再啟新程
第七屆「跨越海峽來鄉建」不僅是一場思想的交會,更是一次紮根土地的實踐。在ESG理念指引下,兩岸智慧于泰寧的青山綠水間匯流,為農文旅融合與鄉村全面振興,寫下溫暖而堅實的一頁。(照片提供/上趣開新創意策劃有限公司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