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林忠儒(智點直銷總經理)
在直銷的世界裡,許多人一開始最在意的,是「外五行」:公司穩不穩?產品好不好?制度公不公平?系統能不能複製?策略是否有效?這些條件,就像武功高手的外功,能幫助你快速出拳、打開市場。
然而,外功再強,如果內功不足,終究會氣竭。你可能一開始業績亮眼,但過不了多久就失去動能,甚至被市場淘汰。真正能決定一個直銷人能否走得久、走得遠的,是「內功」——藏在內心深處的持續修煉,也就是我所說的「內五行」——覺、融、創、進、續。
它不是華麗的招式,而是沉在骨子裡的功夫。
- 覺→看清自己;
- 融→欣賞差異;
- 創→找到共贏的出路;
- 進→持續精進;
- 續→把一切變成習慣。
外功,讓你能開局;內功,才能破局。真正的高手,不靠一時爆發,而是能在馬拉松裡穩穩跑到最後。
- 覺:照見心魔,看清真相
練武之人,若無法照見心魔,就算招式再強,也遲早會走火入魔。直銷裡亦然,很多人剛起步時,最常掉進的陷阱,就是用自己的角度去判斷別人。
「這個人一定會買,因為產品很好。」
「那個人太內向,應該不會有興趣。」
這些想法,看似合理,其實只是性格慣性下的主觀推測。
舉例來說,三型「成功追求者」像急勁風,行動快速、結果導向;六型「忠誠謹慎者」則像慢郎中,習慣反覆評估,確定安全才會行動。三型常嫌六型「拖拖拉拉、不積極」,六型卻覺得三型「太急躁、不可靠」。但真相是:三型的行動力能帶動速度,六型的謹慎能避免誤判。
若沒有九型人格的知識,我們就只能依賴慣性下判斷,最後陷入「不得不」的選擇。覺,就是要先照見自己的心魔,承認這些慣性,才不會被牽著走。
案例:小偉是一位三型直銷商。他起初只願意邀請那些「看起來有影響力」的人,認為這些人比較容易成功,反而忽略了內向、低調的朋友。後來他發現,一位看似普通的同學,因為做事細緻,竟成為團隊最可靠的教育推手。這才讓他意識到,原來自己過去的判斷,是被慣性推著走,而非事實。
☞ 覺,就是用九型做為真相的地圖;先看清自己,才能真正自由地做選擇。
- 融:以柔克剛,欣賞差異
練武講究剛柔並濟。直銷團隊中,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市場,而是性格差異。有人衝勁十足,有人追求和諧;有人重視紀律,有人講求人情。如果不能「融」,差異就會變成衝突;若能「融」,差異反而能轉化為能量。
事實上,「觀點」本來就是會隨著經驗、學習、環境而改變的。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經歷,組成了獨特的價值觀。九型人格提醒我們,不同型號會因慣性不同,而形成不同的觀點:
- 一型(正確主義者):常以「對與錯、是否合乎原則」做為判斷基準。
- 二型(熱心助人者):習慣從「人際關係、情感需要」來思考問題。
- 三型(成功追求者):專注於「成就與機會」的角度。
- 四型(自我風格者):強調「獨特性與真實情感」。
- 五型(博學多聞者):容易以「知識與分析」出發。
- 六型(忠誠謹慎者):以「風險與安全」來衡量。
- 七型(勇於嘗試者):從「新鮮感與可能性」切入。
- 八型(領導統御者):習慣從「掌控與力量」理解世界。
- 九型(平和謙讓者):看事情時多以「和諧與穩定」為主。
這些差異不是誰對誰錯,而是每個型號慣性下的觀點。若我們只想要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,卻拒絕理解對方,就會陷入「排斥異己」的惡性循環。既然我們未必想被別人改變觀點,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?這正是「融」的起點。
案例:阿東是一位八型領導統御者,作風強勢,講話直接;小安是一位九型平和謙讓者,重視和諧,總希望大家相安無事。兩人一度水火不容:阿東嫌小安「太被動」,小安覺得阿東「太霸道」。後來,他們開始練習「融」。阿東發現小安的平和能穩住團隊情緒,小安也學會欣賞阿東的果斷,因為團隊需要有人拍板。結果,團隊既快又穩,衝勁和穩健兼備。
☞ 融,是承認觀點差異,並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它。當不同型號的觀點互補,而不是互斥,團隊能量就會放大;若只是一味排斥,最後只會讓事業越做越窄。
- 創:變招拆解,找到第三條路
真正的高手,不會硬碰硬,而是懂得變招。直銷裡,很多衝突都來自二元對立:要紀律還是要人情?要制度還是要彈性?如果只能二選一,團隊就會內耗,最後分裂。
案例:小慧是一型正確主義者,最在意規則,認為遲到就該罰,否則對不起準時的人;小恩是二型熱心助人者,重視情感,覺得人來就好,不必太嚴苛。兩人僵持不下,團隊陷入拉扯。最後,他們決定「創」:規則保留,遲到要承擔小代價(協助收拾、補記錄),以示尊重;同時設立「關懷小組」,若有人頻繁遲到,就由二型去了解他的困難。這樣一來,紀律被守住,人情也被照顧。
☞ 創,就是跳出二元對立,找到第三選擇。不是妥協,而是創造;不是輸贏,而是共贏。
下集將進一步談「進」與「續」——如何在精進與循環中,把這些功夫化為長久的績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