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李文煥/綜合報導】
曾經靜默的巷弄,如今傳來女性低語;塵封的歷史地景,也重新被賦予溫柔而堅韌的光芒。苗栗縣政府社會處攜手「山山藝文化實驗室」推動的「走讀苗栗女路:山城百年女子故事」計畫,歷經近四年耕耘,於114年4月底完成向國家婦女館提出上架申請,並於今年7月初正式完成上架,成為全台第24條「女路」之一。這條串聯歷史記憶與性別視角的走讀路線,象徵苗栗在性別平權與在地文化推動上的嶄新里程碑。
苗栗女路的誕生,並非一蹴可幾。自2022年起步,計畫團隊便積極盤點苗栗市區內具有女性歷史意涵的空間,從街區信仰場域、教育機構、傳統產業場域,到隱藏於市場、校園的女性創業基地,共彙整出13處具代表性的女性地景,並集結為《姊情苗栗》特刊出版,作為首階段調查成果。
隨後的兩年內,計畫進一步深化內容與參與層面。2023年舉辦「女路地景培力工作坊」,招募在地居民女性共同參與走讀路線設計與導覽課程,導入性別意識與口述歷史方法,共同編寫地方故事。2024年則實踐「訓用合一」,安排10場實地走讀導覽,完成導覽員進階實習,同時製作《苗栗女路》宣傳短片,搭配公眾展演與社群推廣,逐步培養出一支具備性別觀點與在地情感的導覽團隊。
「走讀苗栗女路」路線涵蓋七大主題景點,細細描繪出女性如何在不同時代、不同身份中,留下獨特的生命軌跡——
包括表彰傳統女性貞節的「賴氏節孝坊」、日治時期首座女子教育機構「苗栗家政女學校」、客家女性信仰核心「石母祠」、也有由女性經營的「一味淨生活」咖啡店,為都市人提供身心療癒的空間;更有融合在地創生與性別觀點的巷弄空間,呈現出「女性空間」如何從傳統家庭內隱角色,轉化為公共場域中的能動者。
這條路線之所以動人,不僅因其歷史與建築的價值,更在於導覽者本身。這群導覽員來自苗栗各地,有退休護理師、家庭主婦、挽臉師、芳療師、教師等,雖非科班出身,卻以生命經歷詮釋女性故事。她們說的,不只是歷史,而是自己經歷過、感受過、也正在生活中的日常——在她們的口中,歷史不再是冰冷的數據,而是可以被觸摸、被理解的柔軟聲音。
目前,民眾可透過【山山藝文化實驗室】官方平台預約女路導覽行程,也可至YouTube頻道觀看《苗栗女路》4分鐘精華影片,搶先感受山城女性故事的細膩與深刻。
【新聞評析】
「苗栗女路」的成功上架,不僅代表苗栗縣在性別文化資產保存上的努力獲得中央認可,也彰顯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在推動性別平權上的合作典範。女性的歷史往往隱藏於主流敘事之外,這條走讀路線以「地方女性說地方故事」為核心,翻轉過往由男性主導的歷史視角,讓女性成為敘事主體,成為歷史舞台的光芒所在。
女路不只是一條觀光路線,更是一場文化覺醒與性別教育的行動。從歷史街區到現代巷弄,從節孝坊到咖啡館,皆可見女性堅毅、溫柔與轉化的力量。此舉對於建構地方認同、提升社會性平意識、促進文化旅遊皆具有深遠影響。
邀請全台各地的朋友來苗栗,走一趟「女路」,不僅是腳步上的旅行,更是一場跨越百年的女性對話。讓我們用耳朵聽,用心走,走進山城深處,感受那些曾被忽略卻從未消失的女性聲音。